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条路子村医可走!
来源:红杏e生
作者:韩明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到14%,法国用了130年,澳大利亚和美国用了80年,而中国只用了27年。我国现有730万张养老床位,但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总量供给不足,供求结构失衡,社会力量参与失衡,专业护理人才不足以及现代性和传统性结合困难等五大问题。
近年来,“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等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兴起,成为中国重点培育的养老服务新方向。
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已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中国之声报道,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2017年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上表示:要研究出台激励倾斜政策,完善薪酬制度,推进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疗机构执业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不断增强行业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庭子女已有由从前的3-5个减少到1-2个。同时,由于农村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数量逐年增多。未富先老,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必须面对的一大现实问题。
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是当务之急。以媒体多次报道的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为例,虽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当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就要把老人接回家照顾。这样一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工作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老人,核心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一是国家全力探索医养结合之路,二是农村要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如果二者结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村乡村医生刘贵芳的敬老院给出了答案。
河北省广平县有一家明星敬老院,他们利用国家“医养结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发挥自己30多年的行医经验,把养老院办得风风火火。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村的“刘贵芳爱心敬老院”就是这家明星敬老院。这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敬老院的创办人是刘贵芳和她的丈夫孙志宇。他们都是有着30多年行医经验的乡村医生。
“刘贵芳爱心敬老院”的巨大变化,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广平县从没有社会资本兴建的养老机构到目前拥有4家,实现了质的飞跃。而当地民政部门对民办养老院的资金投入,从2013年的1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不低于300万元。孙志宇兴奋地说,他们借着党和国家政策的东风,最近又成立了“刘贵芳爱心团队”,开展起了居家养老。医养服务模式造福了不少百姓。
李克强总理曾在给刘贵芳的回信中指出,为群众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养老院是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勉励刘贵芳创办的养老院走出新路,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就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分别作出批示
刘贵芳的敬老院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既抓住了国家政策,又因地制宜,结合乡村医生实际,踏出一条医养结合、村医转型的新路,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模式。
乡村医生转型,医养结合,创办养老机构,至少有以下三大优势。
1、国家政策支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将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A、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相转诊将成为常态;
B、医院、养老机构、康复机构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密;
C、医保和购买政策充分支持医养结合;
D、审批流程和资源配置规划可能会进一步改善;
E、对于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
F、失能老人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老人建立长期签约关系。
2、乡村医生的地缘关系紧密,可打感情牌。
如果说国家政策是天时,那么乡村医生的地缘关系可谓是地利人和。乡村医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与服务区居民因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联系在一起,在开展服务的时候可以大打感情牌。人都是讲感情的,在乡村医生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时,感情牌在与外来资本竞争时有非常大的优势。
3、专业经验积累。
乡村医生是基层的健康守门人,都具有专业的诊疗技能,常年接诊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因为乡村医生常年做公卫宣传和健康档案,对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特别是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都了如指掌。既能了解服务人群的基本身体状况,又能开展基本诊疗服务,这是一般性养老机构不能比拟的。
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正在全国大力推进,乡村医生是农村地区签约的主力。如何高质量的完成签约,一直是政府和医生本人一直头疼的问题。信任是目前签约的最大阻力,百姓在签约的过程中最担心是的后续的服务跟不上。上门服务虽然能打消一部分人的疑虑,但医生也是人,特别是乡村医生,一个人负责方圆几公里、几十公里的百姓健康,总有分身乏术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稍有不力,问题就会在百姓的心中放大,签约自然不会顺畅。
现在,医养结合,以集中服务的方式完成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这就能更好的以高质量的服务打消部分人的疑虑。集中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家庭签约不再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国家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发展模式,把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作为基层正在苦苦追寻转型出路的乡村医生,这无疑是一盏明灯,是新方向的指引,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新路子。
天时地利人和,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模式助力乡村医生发展。
更多推荐
一名村医的行医路 足以绕地球10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