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已无治愈希望,完全依靠仪器维持时,医生如何与家属沟通?
作者:户瑞玲
来源:医脉通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亲属无治愈希望,生命完全依靠机器,每天花将近两万,怎么和医生沟通放弃治疗?
下面看看网友们的回答:
@紫霞仙子:直接和医生说就可以了。“医生,我们家里已经支撑不起了,决定放弃治疗,签字出院,回家尽孝。谢谢你们!”
就这简单一句话,表达了现有矛盾、解决方案及态度,医生会配合处理的。
@刘小菌:和医生直说就行。然后配合医生走完之后的流程。
就我遇到的来说,一般都是表达一下经济负担太重,现在也看不到希望,家里已经无力承受,希望不再积极救治,然后签字就行。我们会酌情停止一些药物,然后等待。不过一般来说,停药后还能撑多久是比较难预测的,除非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极大的病人。
另外,呼吸机一般是不停机的,其他的机器比如说血透机,ECMO可以酌情停机。这些机器的费用可能比较大,如果使用了血透或者ECMO,可以咨询医生能否撤机。
最后,如果患者尚有意识,希望缓解痛苦,也是可以直接和医生提出的,可以使用一些镇痛或者镇静催眠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苦行:跟医生说,医生我们回家吧。医生就懂啦。 肯定会同意。 其实我们医生更能理解你们这样的家属,知道你们很痛苦。
@歪头熊:直接跟医生说放弃就可以了,他们会理解的。其实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体征了,那就真的没有必要硬撑下去了,先不说高昂的费用,仅仅是病人毫无生存质量的延续生命,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公平,因为他们真的非常痛苦。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在ICU见到了太多求死不能,求生不得的患者了,家属觉得这样延续他们的生命是对得起病人,对自己也是一个慰藉,但是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亲人,浑身都插满管子,真的非常痛苦!
认真读完了所有跟帖的网友,他们给出的建议大多是跟医生直说。或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或因为不想继续让亲人徒劳的受罪,总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纵观曾经在医院工作的经历,家属们难以开口说放弃的原因无非两种:一是,受世俗的影响,担心认识自己的人说自己没有孝心。二是,年轻病人突然发病,家属无法接受不幸的事实,想尽量拖延的时间来慢慢减轻内心的创伤,达到所承受的能力。
第一种难以开口放弃的情况,往往是子女对待久病在床的老人时。“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你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如果你见惯了那些反复住院长期瘫痪在床,需要24小时不间断有人守护的病人时,你就能体会这句话的由来是前人用多么痛的领悟总结出来的。
一个已经出院回家的家属来医院咨询更换胃管的情况,我们曾经亲耳听到他平静的说:不更换没有办法啊,他也不死。从家属口中我们得知,原来他们家的这个病人,已经瘫痪在床5年了。5年里,这个儿子日夜守护在病人身边,正直壮年,当别人在拼事业挣钱养家的时候,他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拮据的窘境不容许他们请护工,只有自己家人伺候。
这样的病人一旦再次住院,家属从内心是不愿意继续花费医疗费为其救治的,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开口。所以我们会面临家属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局面。一言不合,就扬言医护态度不好,或者鸡蛋里挑骨头般的胡乱找茬。面对这样的家属,医护人员都是小心翼翼,尽量顺其自然,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用平和的语气与其交谈,让他莫名的怨气找不到可以释放的时机。
这种情况医生一般不主动要求家属放弃,但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尊重家属的意愿。
第二种家属难以开口放弃的情况,医生会在尽力抢救的情况下,与家属充分沟通,同样尊重他们的意见,并给予同情及心理安慰,给他们以接受事实的时间。
生命诚可贵,但是到了无法逆转,所有生命指数都依靠外界仪器或者药物的作用来维持的地步,当时间与经济的煎熬慢慢动摇家属那颗最初异常坚定的心时,家属们会慢慢接受事实,为了不让亲人继续受罪,为了不让有限的生活条件以后更加拮据,他们会渐渐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放弃治疗对于亲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痛,特别是突然生病而不治的病人,家属的那种痛彻心扉发自内心的悲伤让人不忍直视,那种揪心的哭声充斥着整个病房,让看到的所有家属无不为之伤心动容。
曾经无数次看到仪器撤除的那一刻,家属瞬间爆发的痛苦,他们清楚的知道,仪器是连接他们心灵的一个纽带。仪器撤除,他们将阴阳两隔,理智告诉他们,再继续维持已毫无意义。可是情感告诉他们,维持虽然不能挽救生命,但可以把他多留在这个世上一段时间,可以再让他多看一眼这个已不再眷恋他的世界。
一个医生,也许无数次经历过抢救结束与家属的谈话,那种宣判死刑的无奈,在之后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会左右着自己的心情。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疾病无法找到解决的根源。当现实来临,不如简单对待,医生把病人的情况如实告诉家属,家属有什么想法如实告诉医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真诚的言语化解尴尬的气氛,让医生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多少给予家属一些心灵的蔚籍。
更多推荐
救护车运送胃癌患者回家后死亡,家属追责车速太快颠簸呕吐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