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医学生在炼丹,医学硕士卖面包,在职医生跑滴滴...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上周是国际睡眠日,在座的各位医生大大们,你们有睡好觉吗?
 
 
当然,医生大大你们不说,我也大概知道你们的情况。 
 
根据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
 
中国医生睡眠质量差,多被熬夜、失眠等问题困扰,近8成医生有睡眠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42.2%的医生有熬夜习惯,39.7%的医生有失眠困扰, 更惨的是很大一部分医生还要值夜班...
 
 
哪怕医生们有点休息时间,也都贡献给学习充电了。
 
更可恨的是还有很多媒体(包括很多医院宣传工作人员)把医生塑造成不顾父母孩子爱人的感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医院和患者身上的“神仙”:
 
孩子生病了不管,老父亲临终了也不回家看一眼,甚至父母去世了连办丧事都一拖再拖,而医生一边打吊瓶一边值班的场面却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重重重压下,医生们多苦多累可想而知。
 
或许,就是这份辛苦。
 
把很多憧憬着医学的人们,给吓退了...
 
 
 
 
近日,一条“学医7年放弃考博转行卖面包”的新闻上了热搜——
 
 
面对这篇新闻,很多人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赞同:
@魔人鸠啾:读书就是为了拥有更广阔的思维方式,他的从容就是他学到的东西呀。
 
@密斯特张MAX:丁磊还卖猪肉呢。他妈好像也没说什么。
 
 
@爱喝汤的柳宝宝:凭本事读的书,凭本事开的店,有什么不行呀。
 
@一个普通女孩-:因为之前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啊……就随大流好好读书呗……过了那么多年终于找到了,应该为他感到开心。
 
@半山水半神仙:非要当官,非要进大公司才“这娃娃有出息”?面包师,木匠,小超市老板,车间工人等等社会职业,只要热爱,不偷不抢,养的活自己,何错之有?
 
 
不赞同:
@德拉蒙德·格林:恕我直言,你当初就应该别占名额。
 
 
@猫猫狗狗的尾巴:属于浪费爹妈的投资。
 
@满甲雪满甲雪:可能有另一个想当医生的,因为没他聪明没考上研究生,看到他卖面包气死。
 
 
还有:
 

 
说实话,杏仁哥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以前的孩子们在第一次规划人生时,一般会选择科学家,医生,军人,心大点的可能想当总统。
 
 
而现在的孩子们,大多从小想着当明星,当土豪,当领导。
 
而总统、医生啥的,早就被踹进了历史的尘埃...
 
 
 
虽然理想一般会和生活渐行渐远,但是不忘初心这句话在当下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尴尬...
 
就想问一句,为什么?
 
在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怎么越走越偏了呢?
 
 

一方面,是现在医生确实收入不高,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已经不能吸引到社会的关注。

 

在一方面,还有群众对医生的概念的转变:医生当年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形象,在一部分内部败类和外部谣媒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被消耗殆尽。

 

 

最后,也许真的是因为,学医真的太辛苦了吧!

 

连很多医生都会亲自告诉那些想学医的人:“学医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千万别选择这个行业,你将会终身后悔。”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破坏力的呢?

 

 

民间传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一人学医,全家破产”。

 

而如果要和你学医的朋友绝交,最好的办法是:不停问ta怎么还不毕业,打算什么时候毕业。

 

单看看大学期间,别的专业都是快乐不知时日过,打游戏、泡妞、搞社团。一晃四年就过去了...

 

 

 

而医生大大们却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每天就是宿舍-教室-自习室三点一线,你们要啃下的教材,就有这么厚!

 

真正的“著作等身”!

 

每一本翻开都是一本天书,简直不是给人看的!

 

 

 

相必当年学医的你们,都少不了这些“水深火热”的煎熬。

 

如果都能遇到汉普顿、奈特等学医救星,能早点读到他们的“一图读懂”人生能少走多少弯路?!

 

而这样的“学医救星”,深圳刚刚出了一个

 

这个人叫黄伟年,人称“年哥”,是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的影像科主治医师。

 

先来翻翻他的作品——

 
▲用上万个点绘成的前列腺示意图,小小的前列腺被细腻清晰的放大了
 
▲用线条画出来的子宫肌瘤示意图,团状部分就是各种肌瘤
 
▲肝段分法示意图
 
美术专业的人画医学影像图是照葫芦画瓢,好看是好看,却少了医学专业的准确性和严谨。
 
而年哥,作为医院影像科医生, 恰好弥补了这个缺口。
 
年哥近照
 
2015年,苏州医学院副院长胡春洪等人受邀主编人卫版的教科书《医学影像解剖学》,由于这类教科书中的影像图都是机器打印图,不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病理。
 
胡春洪得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有个画画高手,又是影像专业的医生,便找到了黄伟年,请他为这本教科书配手绘图。
 
接下这个任务后,黄伟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书中50多幅配图。胡春洪评价“医学绘图技术属于一流,图片精美”,这让黄伟年对画画更加自信,凭借着那份热忱,专门绘医学影像示意图。
 
▲年哥说, 给大家露一手,画个三毛
 
随后,他又参与了人卫版出版的《乳腺融合影像学》中所有配图绘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泌尿生殖系统CT诊断》和《胸部CT诊断》系列书籍中的配图绘制,各种线条图获得了业内外一致好评。
 

对于近年来的成就,年哥说,最初能拿起画笔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在绘画方面的能力,现在越画越爱。

 

年哥说:“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累并快乐着, 我会一直画下去,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能力为医学影像作出一定的贡献。”

 

 
有医学生爱学习,有医学生爱面包,还有医学生爱画画。
 
但,浙大的医学生可不得了,他们爱上了——
 
炼!丹!
 
近日,浙大的“炼丹课”火了!
 
浙大学生根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配方制成孔圣枕中丹,主治:读书善忘,堪称古代“脑白金”!
 
 
杏仁哥也不知怎么了,一看到这炼丹的新闻,就自动脑补了以前手摇爆米花的现场...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食物放大器”)
 
为保证每颗丹药(爆米花)的受热均匀;
 
防止受热不均 炉内温度不稳 压力过高炸炉;
 
丹成后开炉 一股气息喷涌而出 随之一起出来的还有成品丹药(爆米花);
 
成丹率随着经验的提升而提升 但是总有失败的(没爆开的玉米);
 
一份材料练成后顶3粒(一个爆米花体积提升3倍);
 
啧  啧  ...
 
想吃爆米花了ԅ(¯﹃¯ԅ)...
 
 
扯远了,扯远了,说回咱们学生“炼丹”的事。
 
杏仁哥查了查资料,上述这款所谓“仙丹”,同款配方早就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成药在卖了!
 

△ 食药监总局数据库查询结果截图

 
可惜,因为是国药准字号的正规药品,“孔圣枕中丸”的说明书上,功能主治一栏只敢写“补益心肾,益智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神疲体倦。”
 
这,跟“仙丹”完全靠不上边儿啊!
 
 
 
这记者,将枕中丹,誉为古代“脑白金”,将堂堂古方中药比喻成保健食品来宣传疗效...
 
不禁想到了,现在还在砥砺推进的“一致性评价”。
 
面对这种炼丹课,面对这种教育新闻,对中医药发展到底会影响几何?
 
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杏仁哥看来,这年头医学生出来无论做什么都没什么好稀奇的。
 
毕竟,咱们这些当了好多年医生的,为他们树了不少榜样啊!
 
前段时间著名医生博主 @白衣山猫 在微博中发了这样一篇微博:
 
 
而就在 @白衣山猫 的那条关于做滴滴司机的微博下,有这样一条评论:
 
 
 
近年来,像 @烧伤红人阿宝@白衣山猫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多,他们成立自己的公众号,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科普医学知识,为青年医生答疑解惑,有时也写写医疗趣事、聊聊医疗现状。
 
同时,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而在医疗工作者中,这样的兼职青年越来越多。
 
医生大大们兼职,无非两个原因,解压和赚钱。
 
 
咱们聪明的医生们绞尽脑汁想赚钱时发现,路子太多了!
 
就杏仁哥所知,就有以下几个
 
有卖保险的——
 
@翔韵:兼职卖保险业务,发现原来我们是个很好的销售人员。

 

开店,摆摊的——

 

@云起一微尘:医院的一个年轻小伙在医院外墙的商铺开了一家麻辣烫,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也想开一家。

 

@yoyocoolsky:卖过茶叶、玉器、茶壶,干过微商……

 

 

也有搞养殖的——

 
@坚持:我从医30多年。80年代初,当医生的工资很低,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我出生在小山村,家里很穷。我刚开始去做生意,结果亏了。
 
后来我一边上班一边在自家养猪。一年养几头猪可以赚两三千块钱补贴家用。随着家庭条件的变化,工资越来越不够用。我又到广东去打工,最后在广东一家医院受聘,那里工资比较高一点。
 
但由于父母年老,小孩儿上学长大,又不得不回到本地来。尽管天天在单位兢兢业业的上班。这点工资,只能在家里人没有生计。

 

 

甚至还有,当酒吧驻唱、游戏代练的——

 

@未填写:晚上到酒吧驻唱,一方面是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挣点零花钱……

 

@林可白:等我上个王者做代练。

 

当然,在咱们杏仁做一名互联网医生,赚外快的就更多更多了~

 

 

还等什么呢?
 
快来加入我们杏仁医生大家庭,为孩子赚奶粉钱、为老婆赚口红钱、为自己攒私房钱!
 
 
好,回归正题,为什么医生们这么孜孜不倦的想要开展副业呢?
 
很简单,因为——
 
 
那啥,院长啊!
 
这个月,再不给我涨工资,我就转行院门口摆摊买煎饼果子去了啊!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来自外国的一个类似“知乎”的网站reddit,
 
说的是: 当医生第一次遇上病人死亡...
 

gynoncol:

那是一个不幸遇上交通事故的16岁女孩。从我在急诊室里跟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她在手术室里因为十二指肠撕脱和肝浸渍去世,这其间每一秒的事情我都历历在目。那已经是41年前的事情了。

 

manyapple5:

第一次病人去世时,我感到很震惊。虽然病人病得很严重,但我还是没做好心理准备。我很担心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他们的死亡,我为此很焦急,把所有的笔记都翻了个遍,想看看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

当发现自己没有犯什么错时,我松了口气,但又想到死去的可是个活生生的人啊!不论原因是什么,生死都是应该被郑重对待的吧?

 

我跟那个病人并不是特别亲近,后来也有让我更受打击的病人去世事件。但那一次教会了我,每次死亡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真的结束了,即便我没有去悼念他们,至少也应该记住他们。不知道这样有没有道理。

 

friendzoneJojo:

我是个急诊医生。第一次遇上病人死亡的时候,我大概是很震惊的吧。但又觉得自己什么感觉都没有。我离开了急诊室,去了下面的咖啡厅,点了咖啡和果冻,然后给好朋友发信息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他的回应帮助我从混乱的思绪中摆脱了出来,我终于能够直面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论我做什么都没有办法救活那个病人,所以我并不感到内疚,但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他。

 

drhaterade:

第一次病人去世的时候,我不仅仅是震惊而已。他去世前,我照顾了他整整一周,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他得了肺炎,但所有指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那个周末我休息去了,周一回医院的时候发现他不在我的治疗名单里了。我以为他被转移到别人那儿了,我们医院有时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又在系统里查找他去了哪里,却发现别人在一天前已经宣告了他的死亡。

 

至于最糟糕的一次,那时我还是个医学生。我去妇产科轮转的时候接生了一个婴儿。两周后去神经科轮转的时候却不得不宣布那个婴儿的死亡。那个孩子有很多遗传缺陷,死亡来的也不是太意外。但我仿佛当了他人生两头的“书立”,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怪了。

 

译自 reddit,由译者 蛋奶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来源:煎蛋网
 
不知道医生大大你还记得,那“第一次”的故事吗?  
 
 
 
 
 
 
这是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强力电动手臂,提得起重物也能干细活,更有钢铁侠和冰雪奇缘等主题定制...
 
而费用只有市场价的1/30,全世界约有500万的上肢障碍者从此将不在受价格问题困扰!
 
太炫酷了有木有!
 
其实杏仁哥我觊觎“托塔天王”李靖的手臂已经很久了...
 
你说单身多少年,才能锻炼到他那样的臂力呢?
 
 
 
行吧,不贫了~ 视频告诉我们,科技真的是在改变着人类的。
 
不仅技术牛逼,更显人文关怀,这才是改变人类的发明,而不是整天炒作炒作炒作,估值估值估值骗韭菜的钱...
 
 
不知不觉间,和大家聊聊天,扯扯淡,就又到了下班时间了。
 
希望各位医生大大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多自己一些休息的时间,祝今夜一场好梦!
 
 
对了,别忘了咱们下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见~
 
 
写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