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尿液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肾损伤的临床观察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杨俊岭


导读:近期,天津市儿童医院肾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在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肾损伤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研究指出,尿液2MG、1MG、NAG的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儿童CMV肾损害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近期,天津市儿童医院肾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在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肾损伤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研究指出,尿液β2MG、α1MG、NAG的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儿童CMV肾损害有很好的提示作用。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11期《天津医药》杂志上。


  收集我科CMV感染的患儿50例作为患儿组,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5例,患儿组在入院初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MG)、肝功能、血CMV-Ig M,血及尿液CMV-PCR、脑干电测听(BAEP)、头CT、尿常规,尿液中的尿液转铁蛋白(TFR)、微量白蛋白(mALb)、β2MG、α1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合并CMV肺炎吸取痰液检测CMV-PCR。所有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5 mg/k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 m L/kg)中,静脉滴注,12 h 1次,每次滴注不少于1 h,持续14 d,复查尿液TFR、mALb、β2MG、α1MG和NAG。


  患儿组与对照组尿液mALb、T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组尿液α1MG、NAG、β2MG高于对照组,患儿组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周后,复查尿液α1MG、NAG、β2MG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而尿液mALb、T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