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论文造假谁来背黑锅?医生又首当其冲在第一线!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近日冷热交替,杏仁哥不幸得了感冒,每天都处于头晕眼花、无精打采的状态。

 

但是一想到医生大大们还在等着我更新杏仁周报,就浑身充满了动力!毕竟工作使我感到快乐。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四的学生们都要准备起自己的毕业论文。

 

想想杏仁哥当年可是呕(五)心(天)沥(时)血(间)才写完了让导师看了会流泪的初稿,并因此获得了被点名批评的“殊荣”。

 

 

要问为什么不找代写?还不是因为诚(mei)实(qian)!

 

现在的论文,造假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前不久就有新闻爆出107篇医学论文因此被撤,继央视曝光收回扣后,论文造假再次令医生的形象坍塌!

 

 

现在杏仁哥就带大家盘点一下论文造假事件的始末。

 

 

 

 

 

 

 

 

4月20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发布消息:中国学者107篇已发表于《肿瘤生物学》的论文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

 

其中包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

 

撤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从内容到投稿都造假,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

 

2、内容是自己完成的,投稿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第三方造假,

 

3、内容投稿都是自己完成的,寻找评审专家时恰巧找到第三方代理机构刻意包装出来的假专家或假邮箱,论文作者不明实情而躺枪。

 

就事论事来说,出版社的审核把关不严格使得许多第三方代理机构乘虚而入,但事实上,国内医生论文造假的事情在圈内早已经是泛滥成灾,人尽皆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表论文和职称挂钩,职称往往和地位,工资等利益挂钩。

 

说的直白点:国内目前晋升、升职的评分体系太扯淡,被逼的!

 

不是所有医生都擅长做科研、写论文的,就算想写也缺少足够的时间,有心无力。试想一下一位有着临床20年经验的医生因为不满足论文条件而无法得到晋升,是不是很遗憾?

 

对此,杏仁哥可以说深有感悟。作为一名文科生,毕业论文却被要求有理科的数学建模,那时候内心的想法就如下图所示:

 

 

因为有了需求,便催生了一个论文造假的庞大产业链。只有你花得起钱,就能不停“发布”论文。

 

杏仁哥觉得,论文造假这件事确实不应该,对于涉事的医生要根据情形恶劣程度给出相应的惩罚,不容姑息,但是也不能全赖在医生身上。

 

这件事同时暴露了国内唯论文论制度的畸形,但是对于国内医生的呼声,相关部门虽有所行动,但还是没彻底改观。

 

为什么医生的评价体系中必须要有论文?你让有科研成果的医生写也就算了,那些临床医生也被逼着写还要不要给人看病了?

 

再者,多少医生是靠着论文评上高职称而非临床水平,“键盘教授”成为了国内一种神奇的现象。难怪有人戏称SCI为stupid chinese idea。

 

所以,只有改变现有的职称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论文造假。出了洋相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咱们医生背黑锅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不光要为制度背,有时候还要帮病人背,不知道哪一天你的病人心情不好就把你晒到网上了。

 

 

去年八月,某网站一篇题为《深圳宝安妇幼超声吕某某活活打死我二十二周的宝宝》的文章把深圳宝安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吕医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发帖人邹某控诉吕医生探头用力过度导致其腹中胎儿死亡,文中多次用刻薄、难听的字眼进行辱骂。一时间舆论哗然,吕医生成为了网络键盘侠的攻击对象!

 

 

要知道吕医生的用探头推动胎儿改变体位以便观察胎儿结构的行为在正常不过了,胎儿之死怎么会怪到她的头上?果然尸检报告显示胎儿死因为宫内窒息,与吕医生毫无关系,真相终于大白!

 

 

但此事已经对吕医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面对人言可畏的现实,她甚至患上了重度抑郁,医生告诫她的家人一定要防止她自杀。

 

最终,在亲人朋友的支持下,吕医生最终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如今,吕医生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开庭日期定于五月二十二日十六时三十分,期盼已久的正义终将来临!

 

 

法律一定要还吕医生一个公道,对于制造不实舆论邹某一定要定将严厉制裁!

 

还当现在的医生是以前一样的软柿子好捏吗?网上写些煽动性文章就能从医院得到好处了?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作奸犯科的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吕医生在依法维权的路上获得了院长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她是幸运的,但是曾经有多少网络医闹事件中,医护人员因为医院管理者的妥协而被罚、被解雇,纱布门、缝肛门、丢肾门、八毛门......大家还记得吗?

 

在现今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下,医生维权,状告患者,从来都是被多数人看作是一种大逆不道、有悖医德的行为。

 

在判决书还没下来之前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但请吕医生放心,国内八百万医务人员一定会陪着你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回想行医路长,您在途中,是否也有些不经意间的感动呢?

 

下面这位医生大大讲述的故事,就不觉让人潸然泪下——

 

第一则:
患者是位老先生,肿瘤晚期并全身多发转移(具体记不得了)。来住院的时候还能勉强拄拐步行,但是随着随着肿瘤对他身体的消耗,逐渐就已经卧床不起了,并且癌性疼痛持续折麽他,尤其是在晚上。

 

开始的时候跟他同病房(三人间)的同样是两位癌症晚期患者;后来有一位患者回家了,住进来一个需要手术的壮年小伙子。在这个小伙子手术的前一天傍晚,这位老先生的老伴把我叫到他床前,老先生断断续续的跟我说,能否给他换一个病房。我说床位都满了,而且您病这么重不太想再折腾您搬来搬去的。他积攒了一会儿气力跟我说「旁边这个小伙子明天要手术,我不想因为我晚上折腾影响他休息」。


那个小伙子第二天手术很顺利;但这位老人家第二天晚上去世了。这也是他生前给我提的最后一个要求。

 


第二则:
患者是一位青年女性,胃癌晚期,住在单间病房;她身体高挑但消瘦的厉害;感觉她丈夫超级关心她,处处呵护备至。有一天,她丈夫跟我说,能否让他自行装饰一下病房。

 

我说很抱歉,因为医院的规定和保障患者诊疗操作的需要,不能让您装饰病房;但非常简单的装饰我会跟护士长说一下,让她尽量通融一下好了。

 

后来才知道,在患者的要求下,她丈夫给她又穿上了婚纱,因为她说「即便我走的时候,也要是美美的」……患者签署了临终前拒绝有创治疗的同意书,西装革履的他在病床上抱着身着婚纱的她,度过了她生命的最后几天。

 

 

来源:知乎

 

这些点滴的感动,或许才是支撑咱们医生大大们在这艰难的环境下,蹒跚前行的真正动力吧!

 

 
医院——中国广告界的一朵奇葩
 
 
 
 
 
 

 

医声圆桌会丨发改委终下令!公立医院将面临严重亏损,医生该怎么办?

 

杏仁周报丨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打击医闹竟传来捷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