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院厉害了:机器人给你做手术,医生只需在旁边语音遥控!
来源:央视财经微博
作者:佚名
这是网站上流行的一段用机器人手臂切葡萄的视频,在操作者遥控下,葡萄皮被机械手臂轻巧地剥离,完全没有损伤到果肉,那么如果把葡萄换成人体,把这个机器人应用在人体内会发生什么呢?
已经75岁的李奶奶在肾脏内发现了肿瘤,她不仅年龄大,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多年。5年前,李奶奶的左肾还动过一次囊肿手术。
李奶奶:也是左肾,还是这只,还是那肾。
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姜永光 :现在怀疑囊性肾脏占位。
姜永光教授是北京市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姜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肾癌的发病率正在以平均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姜教授表示,肾上的恶性肿瘤只要早发现早切除,手术后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5%左右。而且在安贞医院的泌尿外科,现在有了更先进的切除肾肿瘤的方法。“以前我们就是切一个很大的一个口子,直接把肾脏切掉了,不管肿瘤大还是小,那么我们现在慢慢地,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可以采用机器人的方法来给患者做保肾手术。”
早上九点,全身麻醉后的李奶奶被推进了安贞医院机器人手术室。
手术室里,记者见到了这台已经消毒好了的手术机器人。它的全名叫做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这个长得像人手一样的机器人手臂,一会儿就将代替姜教授的手来给李奶奶切除肾脏上的肿瘤。
和普通外科手术不同,姜教授这回不用站在手术台前,而是坐在医生控制台前,双手紧握控制器,脚踩踏板,眼睛盯着三维高清内窥镜,还时不时用麦克风发出指令。
手术台的机械臂系统前,助手医生和器械护士配合,紧盯显示屏,同时严格按照主刀医生的指令,更换器械和内窥镜,协助完成手术。
姜教授告诉记者,他从镜头中能够看到放大了10~15倍的患者体内的高清三维立体图像,并且视野范围比较大,机器人手臂尖端和他的双手操作是同步的,由于机器人的“内腕”具有540度灵活转弯的性能和良好的切割、缝合能力,能够实现更快、更精准地分离血管和粘连组织,提高手术速度,使得病人损伤小,手术并发症低,也避免因为医生年龄过大或者过于疲惫引发手部颤动造成手术失误。
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医生罗勇表示,现在已经把这个肾周脂肪切开了,切开以后正好这个瘤子就暴露出来了。这个人因为是二次手术,以前这个肾脏做过一次手术,所以这个对我们外科医生来讲,手术操作难度就大幅度增加了,因为解剖结构就紊乱了,解剖层次没有了。这个地方粘得非常厉害,其实刚才已经游离不开了,只能从更大的一个范围,从周围解剖层次更好一点的(位置)去游离,去解剖。阻断完毕。整个肾脏的实质颜色发黑了已经,不再是鲜红色的,这说明动脉血供的阻断是非常成功的。接下来开始切瘤了。
此时手术才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肾动脉阻断后的缺血时间超过30分钟,患者就会明显的肾功能损害,切除和缝合都必须争分夺秒。
肿瘤切除后肾脏上明显出现了一个洞,机器人手臂在遥控指挥下真的能将它缝合如初吗?
罗勇告诉记者,这个肾脏的实质缝合一个是不能缝得太紧、太深,缝得太深,会导致我们过多的肾脏组织缺血,丧失功能。第二也不能缝得太浅,缝得太浅这个地方就会漏尿,甚至于出血的情况。那么也不能缝得太松,缝得太松达不到这个创面止血的目的。但是缝得太紧也不行,缝得太紧就会导致这个肾,实质就豁了,就撕裂了。
姜教授成功地用机器人缝合好了老人的肾脏,肾动脉阻后的切割和缝合时间只用了15分钟,而根据统计学的数据,如果采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平均需要多花七分钟。
11点12分,历时1小时40分钟的机器人手术结束了,老人肾上的三公分左右的肿瘤被完整切除,并且保住了肾脏的功能。
更多推荐
“机器人医生”在沪义诊 协助医生做出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