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错?产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累倒手术室
来源:医师周刊
门诊每天接诊150多人;一天剖腹产手术七八台,顺产手术10余例,这是一位县级医院产科医生每天的工作量。在超负荷运转近两个月基本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一位女医生在做完一次危急手术后因体力不支累倒了。近日,在朋友圈里一张女医生晕倒在手术室里的照片被广泛转发,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徐祗兰(中)累倒在手术室
在此张照片中,一身穿手术衣的女医生蜷坐在地上,双臂抱在胸前,背靠在墙上,头歪向一侧,面色苍白,表情稍显痛苦。两名护士蹲在她的身旁救护……这位女医生是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产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祗兰。
10月31日中午,记者联系上了徐祗兰,此时她刚刚做完一上午的手术,“我也是刚刚从微信上看到这张照片,其实这真没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
徐祗兰告诉记者,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她刚做完一台剖宫产手术后,又转移到另一间手术室,紧急抢救一脐带脱出的患儿。“脐带脱出属于急危情况,一般抢救应在8分钟内,必须争分夺秒。”抢救成功后,精神一直紧绷的徐祗兰松了一口气,但她感到身体不大对劲,“我要晕了,赶紧处理一下……”感到体力不支的徐祗兰不忘嘱托助手做好手术的“扫尾”工作,她强撑着走下手术台,倚在墙上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据手术室一护士介绍,徐祗兰靠在墙上慢慢坐在了地上。“徐主任晕倒了!”见此情况她和另一名护士急忙跑过去。她将氧气管孔插到鼻孔里让她吸氧,其他医生、护士也过来参与抢救,几分钟过后徐祗兰才缓了过来。经检查,徐祗兰为劳累过度,并无大碍。
“两个月来我几乎没有休息过,而晕倒的前一天我就感到不好受,有些累,但是不管怎样第二天还得咬牙照常上班,因为没有人能替你。”即使在晕倒的那一刻,徐祗兰还时刻想着患者:“不能晕倒在手术台上,因为身体其他部位如果碰到患者,可能引起感染,我不能这样做……”
“每天要做手术30—40台” 产科医生因“产”也减少
徐祗兰告诉记者,自从二孩政策放开后,来医院的产妇数量呈数倍增长,其中90%都是生二孩的。“现在每天要做生产手术30—40台,其中剖宫产数量是原来的2倍。”
据介绍,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产二科常设床位41张,现在不仅满员而且均加满床。“因为床位不足,产妇剖腹产后3天就让出院,顺产1天。”徐祗兰说,在产妇中35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其中40岁的占四分之一以上。“35岁以上的产妇属于高龄、高危,其并发症多,处理起来很麻烦,要牵扯多名医生的精力。”
一方面产妇数量翻番,另一方面产科医生数量却减少。产二科一线医生有10名,全为女性,其中2名生孩子休产假,3名怀孕,剩下的只有5名医生正常上班。“除了不能上手术外,3名怀孕的医生挺着大肚子还要坚持上班,十分辛苦但也没办法。”
“实施二孩政策以来,我们产科医生已有半年没有正常休息,近两个月来迎来生育高峰,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徐祗兰说,这几名医生排班紧张,每5天上一个夜班,一个听班,其他时间是门诊、病房。“听班就是白天正常上班,晚上专门做手术,每晚平均3—4台手术,几乎都是不眠之夜。”徐祗兰说,门诊量由原来的每天50名患者到现在的150人,早晨8点30分到12点30分;下午从1点30分到5点,中午的时间只是草草地吃点饭,担心上厕所浪费时间,所以他们上班时都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上夜班下班后还要正常查房,我们医生只有下夜班的那天下午才能稍微休息下。”
“和其他行业不同,一个成熟的产科医生培养时间一般要5年,所以靠人才引进也不可能马上解决问题。”徐祗兰说。
“我们产科医生累点苦点都不要紧,希望产妇、孩子平安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徐祗兰说,希望广大孕产妇能够理解、支持产科医生的工作,基层可以顺产的产妇可以选择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二甲医院生产。
网友点评 心疼医生
●“真心心疼我们的医生,如果你的身边有孕产妇就诊,请耐心排队等待;如果在诊治过程中有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请不要急躁,请报以理解和微笑……”
●医生不容易,多理解,多体谅,医生健康了,患者才能健康。
●感动,满满的正能量……
●致敬最美的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