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神药、控制耗材”没错……医生们的收入咋办?
来源:医学界
作者:大鹏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最近政策和新闻层出不穷:
一系列“神药”被曝光;一些省份规定药占比超标院长要下课;有三甲医院宣布停用数十种辅助用药、还有医院发通知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纵观近期医疗领域的一系列动作,直接目的有两个——严控药占比以及严控耗材占比,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两个问题。
药品零加成和控制药占比
我们知道,推进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是本轮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对药品的控制开始源于药品贵,现在则更多关注滥用后的影响。
目前,药品零加成政策已经在全国推开。零加成主要是针对药品的销售环节,砍掉这层环节中的15%。在推行药品零加成的同时,卫计委还要求,医院的药占比不能超过30%。
取消耗材加成和控制耗材占比
既然药品零加成对医生的影响不大,那取消耗材加成呢?
药品零加成业已在全国施行,医用耗材零加成也开始蔓延,即将全面推开。今年4月份,国家卫计委网站公布了《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由此可见,耗占比降到20%以内作为了前4批医改试点城市在2017年内必须实现的任务,“限耗令”已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医疗改革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
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的根本设想是,只要医生不过度开药、不胡乱使用耗材,对于患者的治疗就会趋于合理,就能控制处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实际效果是怎样的呢?
药品、耗材的滥用,核心还是医疗服务价格过低、医务人员的正常收入低,才导致“以药养医”、“以耗材养医”。如果医疗价格改革不能顺畅推行、医生薪酬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不管医院还是医生,在收入受损的情况下,要不生活难以为继,要不就会想办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通过大检查和过度医疗,把收入补回来。
这不完全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利益问题。我们目前医疗改革看似九龙治水、政策文件满天飞,为什么按起葫芦起了瓢,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呢?
上图为医生关于神药的留言截图
我们必须尊重医院和医生们的正当利益,必须给医院适当营收来维持运营,给医生们护士们体面的合法收入,来削弱过度医疗、滥用药的经济原因。
医疗价格、支付方式、薪酬制度三项改革应加速
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刀阔斧的调整,能够让医疗价格反映医疗成本,并让医疗服务收入成为医生和医院主要的收入源。
还应该考虑支付方式改革。定制科学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是未来解决药品价格领域诸多问题的关键。公立医院实行病种收费,医保结算只给一个支付价,有助于医院从内部主动控制药材和耗材,降低控费难度。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还要配套实施。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制度,是医改成功的基础。科学规范的薪酬制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转变收入分配方式,让医生们有了体面收入后,才能釜底抽薪。
上图为医生关于神药滥用的留言截图
总之,医疗价格改革是新医改成功的前提、支付制度改革是医改成功的手段、医务工作者薪酬制度改革则是成功的基础。
如果不触及医疗价格、支付制度和薪酬体系改革这些"里子",只是想通过严控药占比、耗占比这些“面子”,效果看似短平快,实际上就会陷入“有关部门很忙、政策出了很多、效果很不理想”的局面,更会从长期削弱医疗人力资源水准,损害健康中国目标的达成。
更多推荐
300多名医生获奖2620万元!医生高收入时代真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