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恶性伤医后,中央发话了!
来源:三甲传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赫英东等3名医生在工作期间被患者及家属围殴后,医疗界呼吁已久的“医闹、暴力伤医黑名单”从天而降。
中央28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通知。对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或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自然人,以及在医疗机构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损毁公私财物的;扰乱医疗秩序的;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的;教唆他人或以受他人委托为名实施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等情形纳入失信人员的“黑名单”。从限制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 字头动车组列车等16个方面联合惩戒。
(提示:关注三甲传真后,在后台留言“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下载该文件)
中央选择在这样一个时机,将医闹、暴力伤医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黑名单”,既是尊医重医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但“黑名单”不是保险箱,如何进一步杜绝涉医违法犯罪的发生,下面三甲传真结合北大第一医院恶性伤医事件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畅通患者问题反映渠道。在北大医院这起伤医生事件中,产妇家属郑某宇在殴打赫英东医生之前,已经与另外一位姓张的医生发生了推搡。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9月22日晚,值班一线张医生去产一病房查看病人时,在无任何防备下,被孙某秋丈夫郑某宇径直冲上来推搡。张医生问“你有什么事?”其回答“少废话!把院长叫来”。张医生受威胁后被迫返回产房。
从以上场景可以看出,患者一家是有诉求的。北大医院在回应、引导、解决患者一家诉求中是怎么做的,目前不得而知。三甲传真在此分享一下北美医院的做法,希望能对国内的医院有所启示和借鉴。
北美的做法:在北美,医患双方中患者一方被视为弱势群体,有许多机构会全面地帮助患者保护其利益。如果患者不满意医生或者护士的态度或者对其治疗护理方案有异议,可以直接投诉到医生或者护士协会,协会作为第三方机构会做出调查,合理地解决病人的投诉,一方面仔细询问事件发生时细节背景,通过讨论帮助病人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患者正确地理解其投诉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协会会对当事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如果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协会会做相关处理并留档。
患者所在医院本身也有许多投诉的渠道,比如可以投诉到经理,主管护士或者医院的医患关系部门。医院里每个科室的经理是个行政职责,除了执行一些质量管理外,主要的职责就是掌握科室的预算和解决病人的投诉。医院的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后会进行详细的调查,如果发现医护人员违规的情况会做出很严厉的处罚甚至辞退员工。
其次,医院的安保预警工作要加强。北大医院伤医事件事发当晚,张医生受威胁后被迫返回产房后,马上电话向行政总值班及保卫处进行了汇报。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接下来发生赫英东医生被打过程中,现场未出现一个保安。
北美的做法:在北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发现病人或者家属有辱骂或者违反医院管理制度的行为,应该书面记录到病人的档案里并且报告给经理。经理会进行调查并和被报告的病人和家属谈话,明确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
如果医护人员发现患者或者家属有暴力的倾向,比如言语威胁或者肢体侵犯医护人员,就会启动Code White (白色警报)。北美的医院有一些专有的名词来应付突发事件,比如火警叫Code Red(红色警报);如果发现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就会启动Code Blue (蓝色警报),用以快速组织团队合作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警报一启动,整个医院的广播里会告知每一个人警报的楼层,红色警报会通知大家电梯将停止使用,Code White(白色警报)启动后医院保安会立即前往事发地点支持并且控制局面。医院的保安是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如果发现更恶劣的状况医院也会请求警察的干预。
北美的医院系统会定期对员工进行白色警报的培训,用来加强医护人员在这类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比如怎么通过语言交流降低病人的暴力行为,怎么在早期识别病人的暴力倾向,以及怎么对待有暴力行为的病人。可以和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发现自己有可能身处危险当中,要避免和病人争论,自己正面对着病人退到门口,这样可以轻易快速地离开现场。又比如遇到有暴力倾向的病人,要及时疏散周围的其他人员,并且将有暴力倾向的人引导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这些培训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其他公众人员。
另外,不能让医者仁心流血又流泪。在北大医院这起恶性伤医事件中,赫英东医生从被迫还击到主动挨打,其实他是完全可以KO郑某宇的,却因为医者仁心,选择被伤害。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郑某宇殴打赫英东医生后,未能占到便宜,反被赫医生击倒在地,于是叫来了自己大腹便便的老婆(孙某秋)和刚上大一的19岁女儿(郑某蕊)。
产妇孙某秋冲出产房、协同丈夫郑某宇、其女儿郑某蕊三人拳脚相加,殴打赫英东医生的头部、颜面部。赫英东医生出于保护孕产妇安全角度,劝说孕产妇返回病房,但在劝说患者过程中,再次遭到家属突然袭击,被踹倒在地上后,家属还继续用腿狠力踢踹赫医生头部。当看到赫医生倒地后,产妇孙某秋本人无端倒地,赫医生在受伤行动受限情况下,为确保其母婴安全,仍组织产科医护人员观察孕产妇状态。而这期间郑某宇、郑某蕊一直持续殴打赫医生。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警方的后续处理中,赫医生考虑到患者的女儿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刚上大一,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选择了谅解。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尽管郑某蕊19岁已经成人,但在赫医生的心里或许还只是一个正待扶正成长的孩子。
在整个事件通报中,北京警方没有定性为“互殴”,而是用赫医生“被迫还击”来表述,是处理医闹、伤医事件中的巨大进步!三甲传真想在此进一步呼吁:挥舞的拳头,无论如何不能相向救命的医者!希望北大医院恶性伤医事件能够成为促使我国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的契机,使医护人员走出遇到医闹伤医时“一喊二跑三呼救” “还手就是互殴”的法律困境。
向赫英东医生致敬!向医者仁心致敬!希望我们的医疗行业发展越来越健康,医患关系越来越和谐,三甲传真涉笔的医闹伤医事件越来越少,谱写的有温度的医学科普越来越多。
更多推荐
继续关注北大医生挨打事件:终于等来的刑拘,到底能有啥用?